基于微流體系統的單細胞生物檢測技術的發展與展望
細胞檢測分析技術通過分析細胞分泌產生的基因, 蛋白質,代謝物水平,從而揭示生物學和臨床醫學規律。目前的細胞分析技術比如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實時定量基因擴增熒光檢測等方法大多僅可被用于檢測細胞群體的整體分泌水平,但卻忽視了個體細胞蛋白分泌水平的差異。然而,通過單細胞分析技術以及最新大數據統計手段確定大量單個功能細胞的不同狀態變化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細胞間的信息傳遞,有助于精確的疾病監控與診斷。因此,發展新型單細胞檢測技術受到了研究人員的重視。
近日,紐約大學的陳偉強教授,奧本大學的陳鵬宇教授和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Mohammad Qasaimeh教授總結分析了當前基于微流體系統的單細胞分離和細胞分泌物檢測技術最新研究進展。單細胞檢測平臺通常需要同時結合細胞分離技術和單細胞分泌物分析檢測技術。受益于近年來微流體系統的研究進步,準確便捷的微流體輸送和微流體環境的塑造成為可能,為人們從微量人體樣品如血液、體液、組織中分離,純化和分析特定細胞提供便利。同時,通過耦合特定生物傳感技術,微流體環境內的單細胞分泌物得以被檢測。最新單細胞分離技術包括微流體液滴技術,抗體免疫親和力分離技術,微陣列單細胞捕捉技術和梯度場限制技術;以及單細胞分泌物檢測技術如質譜法,機械法,電化學法和光學法等方法。當前絕大多數的生物檢測技術依賴標記物(熒光染料,同位素)指示目標物濃度并在標記過程中會固定或破壞細胞組織,因而無法提供實時動態單細胞活動信息,并且在靈敏度,檢測時長,通量,樣品消耗量上同樣面臨挑戰。因此,開發新的高靈敏度,免標記的單細胞檢測技術成為當前緊迫的任務和挑戰。最重要的是,針對微流控技術開發的微芯片集成平臺,可以同時實現微量人體細胞樣品的分離純化和分析檢測,為精確快速的疾病檢測與診斷提供了可靠技術平臺。相關成果發表在Small Methods (DOI: 10.1002/smtd.201700192)上。
(文章來源:Materials Views 中國 轉載僅供參考學習及傳遞有用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權益,請聯系刪除)
標簽:   微流控 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