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流控技術進行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
微流控技術已被用于化學和生物研究的許多領域。該技術的一個有價值的應用是研究細胞生物學中的蛋白質 - 蛋白質相互作用。這對于深入了解細胞信號傳導和基因調控途徑以進一步了解生物過程至關重要。
這種高通量技術可以實時快速,經濟地檢測許多特定蛋白質相互作用。參數可以很容易地調整,并且過程可以自動化。
不需要昂貴的標記蛋白質和制備試劑的過程,也不需要許多傳統技術(如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所需要的較長的檢測時間。這些優點使得微流控技術成為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的一項備受期待的技術。
什么是微流控芯片?
微流控芯片用于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細胞生物學、臨床診斷和藥物的其他應用。它們包含多個相互連接的微通道,通過這些微通道注入和操縱微小體積的流體,可以對通道微環境進行精確控制。在細胞生物學中,它允許在單個細胞尺度上控制環境參數。
流體在管道網絡中的流動可以由多種系統引起,如壓力控制器、注射器和靜水壓力。生化刺激的濃度梯度可以被設計成通過通道網絡來理解單個細胞的反應。
微流控芯片傳統上是由硅或玻璃制成的,但PDMS等聚合物也越來越受歡迎。PDMS具有光學透明性、生物相容性、易于成型和透氣性。然而,它不允許加入電極,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將其覆蓋在玻片上。
蛋白質 - 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
對于蛋白質 - 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研究正在朝著設計高度專業化的微流體裝置的方向發展,以滿足檢測的需要。設計了一種用于研究廣泛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裝置,包括糖蛋白-糖蛋白和抗原-抗體相互作用。
該方法涉及將特定蛋白質受體或抗體固定在電極之間的各個通道的表面上。將涂有所選蛋白質的珠子注入芯片中并移動通過通道直至它們與靶蛋白質結合。
在結合時,珠子封閉微通道,導致電阻和電流阻抗。這由電極檢測,允許鑒定和定量蛋白質相互作用。
用這種方法檢測蛋白粘附也可以評估這些結合的強度和特異性。這是通過測量從通道表面分離珠子所需的流量來實現的。該方法的另一個優點是利用多個傳感器可以識別多種蛋白質相互作用。
另一種方法叫做PING(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生成),已經被用來研究發生在細菌基因組中的蛋白質相互作用。該微流體裝置將克隆庫中的蛋白質固定為“誘餌”蛋白質,熒光標記的“獵物”蛋白質與之結合,從而進行識別。
該方法是研究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的一個很好的模板,包括蛋白質- rna和蛋白質- dna粘附。單個芯片有潛力提供基因組或蛋白質組相互作用的完整分析。
微流體裝置是一種日益流行的研究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技術,它可能會取代其他耗時、費力和昂貴的方法。
研究證實,重新設計器件的結構和化學成分可以顯著提高其性能和對相互作用的敏感性。這表明微流控裝置的進一步完善將對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