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細胞穿衣服”新方法問世
科學常識告訴我們,人的血型是由紅細胞表面的抗原蛋白決定的。例如最常見的ABO血型系統,A型血的紅細胞表面帶A型抗原,B型血的紅細胞表面帶B型抗 原。進行輸血時,受血者血漿中的抗體會識別供血者的紅細胞的表面抗原,如果血型不匹配,抗體就會把它們定義為“外來物種”,并向它們發起進攻,造成嚴重甚 至致命的后果。
因此,長久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找尋一種用于制造“萬能血”的方法,這對臨床輸血特別是對緊急情況下稀有血型的施救意義非凡。曾有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也提出過一種方案,思路是把人體內的干細胞通過基因工程的手段體外培養擴增的方法來獲取“萬能血”,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成本相當昂貴。
6年前,國內科研人員受雞蛋殼保護雞蛋的啟發, 發明了一種給細胞“穿衣服”的方法。希望能在實驗室中創造出帶“殼”的細胞,賦予細胞不同的功能與特性,這在科學上被稱為“細胞表面工程策略”。這種策略 用于對紅細胞的改造,可以讓細胞表面抗原免于被覺察,從而另辟蹊徑制造“萬能血”。
這種方式被國際同行評價為非常靈巧,因為“衣服”的組成單元也是人體內原本具有的物質,不會一開始就被血漿中的抗體視為“外來入侵者”。而體外的實驗也證 實,穿上“衣服”的紅細胞,在血液錯配的情況下,原本應該發生的抗原反應不見了,但紅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特征依然保持不變,例如攜氧能力。課題組還進行了小 鼠試驗,改造后的紅細胞保持著原始紅細胞的行為特征,擁有類似的生命周期,即便經過多次輸血,也未激起受血者的免疫反應。
不過,盡管這一研究展示了令人興奮的臨床應用前景,但專家認為,目前來說仍是一項技術手段,要真正運用到臨床,還需要進一步的大動物模型實驗和臨床前試驗。
- 上一條指紋識別大舉進入生活應用
- 下一條基因的重復性越強越適應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