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研發出可改變蚊子雌雄的基因技術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2年全球共出現超過2億例瘧疾病例,超過60萬患者死亡,其中大多數病例發生在非洲,而岡比亞按蚊則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最主要的瘧疾傳播媒介。
英國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10日報告說,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轉基因技術,可大幅改變蚊子后代的性別構成,讓雄性占絕大多數,最終致使蚊群在數代后無法繁衍,從而阻斷瘧疾的傳播途徑。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嘗試給瘧疾的主要傳播者岡比亞按蚊注射一種“內切酶”。這種酶具有“切割”染色體脫氧核糖核酸的功能,可附著在X染色體上并起到破壞作用,使這些蚊子只能繁衍出雄性后代。
初期實驗結果顯示,用這種基因技術改造過的蚊子所產后代中,約95%是雄性。
進一步研究發現,到第6代時,這些蚊子會因為缺少雌性而無法繁衍。研究人員據此認為,如果將這一方法運用到自然界,可有效阻斷蚊子的繁衍,使特定種群滅絕,從而大幅減少瘧疾等傳染病的發生。
研究人員說,這是首次在實驗室里成功抑制雌性蚊子的產生,盡管這項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但它有望為抗擊瘧疾提供更加有效、廉價的新方法,有助于最終阻止瘧疾的傳播。
(來源:新華網)
標簽:  基因技術 瘧疾的傳播 解決方案 蘇州汶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