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基因療法"入侵"大腦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最近找到一種“入侵”大腦的新方法:通過基因工程改造腦細胞,使神經元在遇到某種藥物時會放電,以此治療癲癇發作。這種化學基因療法已在有類癲癇癥狀的小鼠身上進行實驗,也將很快用于人類。
化學基因學以光基因學為基礎。在光基因學中,打開光開關,轉基因腦細胞受到光照會放電,因此可用一種“光開關”選擇性地激活特定神經元。但這需要在腦中植入光纖,所以用這種方法治療腦紊亂不太實際。而化學基因學不需要光纖,但要用特定化學物質而不是光才能引發神經元放電。
化學基因療法能幫助那些患局灶性癲癇的病人,這種癲癇癥狀只是由一小部分腦區引發,然后擴展到其他地方。如果局灶性癲癇患者對常規藥物反應不佳,通常要用手術來切除引發癲癇的部位,但手術是永久性的,會潛在地傷害其他腦區。
化學基因療法有望作為一種非永久性治療方案。在癲癇將要發作時,局灶性癲癇患者通常會被告知這一點,所以此時能用一種像CNO這樣的化學藥 品、藥片或注射劑、鼻吸噴劑等藥物。由于藥物在人體內的半衰期大約7小時,其效力是暫時性的。但病人首先要注射轉基因病毒。
如果發現化學基因療法有害,受影響的腦區還可以手術切除,因為遞送基因的病毒只能傳播幾毫米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