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制出行為仿真的人工神經細胞微芯片
巴斯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了一款小到可以放在指尖的微小硅芯片。其特點是能夠實現與人體中存在的生物神經細胞“幾乎相同”的功能,為脊髓損傷和心力衰竭等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研究團隊稱,這種低功耗“細胞芯片”(cells-on-a-Chip)裝置可用于生物電子設備或植入物,以抵抗影響神經系統的疾病(比如阿爾茨海默病)。
神經細胞(或神經元)遍布在整個大腦和神經系統中,并通過細長臂來迅速發送電信號,從而將信息從大腦傳遞到身體(并返回)。
神經細胞的信號傳導活動,涉及將機械 / 化學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的離子通道。鑒于神經沖動的原理很是深奧復雜,使得研究人員難以搞清楚細胞對某些刺激的反應。
不過巴斯大學物理學家兼研究合著者 Alain Nogaret 在新聞稿中稱:“在此之前,神經元都像黑匣子一樣。但我們設法打開了黑匣子,并進入到了它的內部”。
其工作正在發生范式變化,因其提供了一種可靠的方法,來細微再現真實神經元的電特性。
Alain Nogaret 教授(左)與 Kamal Abu Hassan 研究員(右)
有關這項研究的細節,已經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論文中詳細介紹了突破性的技術,可在微型芯片上再現神經元的電特性。
研究團隊成功復制了大腦中記憶和呼吸所需的單個神經細胞(海馬神經元 + 呼吸神經元)。芯片具有許多合成離子通道,后者負責生物細胞中的電脈沖。
通過將之與大鼠海馬神經元和腦干神經元中發現的信號進行比較,研究團隊讓芯片接受了60種不同的刺激方案,并對相應狀況進行了建模。結果發現,芯片每次都能夠重現真實細胞中的響應。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這項研究展現了未來潛在的生物醫學植入物的前景,但作者指出,我們仍需考慮神經細胞的其它特征。
該芯片的作用類似于單個細胞,但神經細胞的分支臂(負責在細胞之間傳遞信號)仍相當復雜。
在后續研究中,團隊將嘗試在芯片基礎上構建一套完整的“生物神經元動力學”模型,同時添加能夠描述分支活性特征的部分。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3177-3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微流控》-微信公眾號 以傳播知識、有益學習和研究為宗旨。 轉載僅供參考學習及傳遞有用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權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