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細管電泳分離
毛細管電泳芯片是微流控芯片中發展最早、也是 發展最快的一項芯片技術,目前已經成為微流控芯片領域中最令人矚目的一個分支,與傳統的毛細管電泳相比,它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樣品消耗少、分析速度快以及 高通量等特征,在對DNA片段、多肽、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分析中,它表現出了超強的分離分析能力,它被認為是后基因時代中最有希望攻克蛋白質研究、基因 臨床診斷等科學難題的分離分析手段之一。1992年Manz A發表了第一篇有關毛細管電泳芯片的論文,該文以熒光染料為分析對象,以電滲流作為流體驅動力,在芯片微流體網絡中成功地實現了流體控制,向人們展示了毛 細管電泳芯片的雛形和其優越的分離分析能力,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興趣,相繼各種用于氨基酸、蛋白質、藥物等分離的芯片也不斷開發成功。 為了進一步提高芯片的分析能力,Mathies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在直徑為200mm的圓盤玻璃芯片上集成384個毛細管電泳微通道,其有效分離長度達到 了8cm,對100bp(base pair,堿基對)~1000bp的基因標準標記物達到了優于10bp的分辨率,并在該芯片上完成了1163D變異基因的PCR-RFLP(限制性片斷長 度多態性)分析,為臨床診斷提供了依據。我們實驗室研制出了一種新型結構的PDMS電泳微芯片,并已經在自行研制的LIF檢測系統上完成了對氨基酸、 PCR markers(標記物)的電泳分離,臨床應用實驗也正在進行之中。
毛細管電泳微芯片是微流控分析芯片中產業化程度最高、也是最 先實現商品化的一類芯片,早在1999年,美國惠普(現為安捷倫)與Caliper Tech-nologies公司聯合研制的第一臺微流控芯片商品“2100生化分析儀”就已經開始投放市場,該系統使用CAliper公司生產的玻璃芯 片,采用LIF進行檢測,并配了5~6種試劑盒配合使用,可對DNA、RNA片段及蛋白質等進行電泳分離檢測,玻璃芯片尺寸為1.8cm×1.8cm,有 效分離長度約1.6cm,30min可同時完成12個樣的分離檢測。與傳統的基因和蛋白質電泳相比,芯片毛細管電泳無需樣品的走膠、染色、脫色工序,無需 干燥和照相等煩瑣耗時的步驟,同時快速測試多個試樣,獲得基因和蛋白質的電泳圖和曲線。整個測試過程簡化為快速、簡易的三個步驟:裝載樣品、進行分析、觀 察數據。
標簽:  毛細管 電泳分離 微流控芯片 應用領域
- 上一條 延長水浴鍋‘壽命’的方法
- 下一條電動攪拌器故障維修